煤的可磨性系数是指在风干状态下,将标准煤和所磨煤由相同粒度破碎到相同细度时消耗的电能之比。
煤的可磨性是动力用煤和高炉喷吹用煤的重要特性。它是表征燃煤制粉的难易程度。特别是火力发电厂中煤的可磨性指数是煤粉制备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及预测磨煤机出率和电厂内部能源消耗中必不可少的依据。
煤的可磨系数普遍采用哈德格罗夫法简称哈氏法,该方法适用于多大数煤种,并且结构简单,结果重现性好,1981年被我国采用为标准方法。将制备好的煤样进行研磨、筛分、称重,从由标准煤样绘制的校准图上查得哈氏可磨性系数,系数越大,表明越易磨碎由于煤的机械性质不同,有的煤容易破碎,有的煤较难破碎,为此常采用所谓煤的相对可磨系数Kkm来表示煤的磨制难易程度。
煤的可磨性系数是指在风干状态下,将同一重量的标准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的粒度磨碎到相同的细度时,所消耗的能量之比,即Kkm=Ebz/Es (9)式中Ebz、Es――分别为磨标准煤和试验煤时的电耗量,kWh/t煤。
标准煤是一种极难磨的无烟煤,其可磨性系数定为1。燃料越容易磨,则磨粉耗电愈小,可磨性系数Kkm就越大。通常认为:Kkm1.5为易磨的煤。原煤水分愈大,磨粉过程由脆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改变了煤的可磨性,增加了磨粉能量消耗,磨煤出力因而降低。
进入磨煤机的原煤粒度愈大,磨制成相同细度的煤粉所消耗的能量电愈大,则愈低。